它的存在过去威胁到钻石的火热市场,在它身上可以看到所有宝石的大合影却非常难总结出它到底是哪种颜色,它拥有跌宕起伏的历程,命的封尘导致不少人不了解它是何物,而知道的人都将它奉为澳大利亚的国宝,在珠宝市场中以天价买卖。
卡地亚欧泊石手链
1829年对于欧泊来讲,是灾难的伊始。从那之后长达一百多年的蝴蝶效应,让欧泊的名声远不及钻石和红蓝宝石来得响亮。而蝴蝶效应的源头来自一本在1829年出版发行的畅销小说《吉尔斯坦的圣安妮》。著名的英格兰作家英国爵士Walter Scott为了增强神秘感把欧泊与书中的霉运联系在一块,女主人公有一块能反映出她每种情绪的欧泊,当她愤怒时欧泊就闪烁失火红色,小说的最后情节女主人公被施予魔法,当她触摸到圣水时,胸前神奇欧泊立即燃烧成苍白的灰色。而她随后就去世了。这个看上去莫名其妙的著名结局在当时起到两个要紧的影响:扩大小说知名度,奇特结局变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同时也令欧泊的市价仅在半年内就一落千丈。
蒂芙尼欧泊蜻蜓胸针
你非常难在欧泊身上只看到一种颜色,罗马学者Pliny把欧泊描述为红宝石的火,紫水晶的亮紫色,及绿宝石的海绿色,所有色彩不可思议地联合在一块发光。浪漫的罗马人还把欧泊称为丘比特之子,并尊它为期望和纯洁的象征。
据Pliny记载:诺尼元老宁肯被流放,也不想把我们的欧泊让给渴望得到这块宝石的古罗马领袖安东尼。阿拉伯人则相信欧泊来自宇宙,如此才能讲解得通为什么它们拥有这样神奇的颜色。在古希腊,它们则被觉得拥有给它们主人以预见和预言灵光的力量。
一路走来,赞美欧泊的诗词比比皆是。莎士比亚曾在他的《第十二夜》中如此开始:这种奇迹是宝石的皇后。在《马耳他马洛的珍宝》中亦用最古典华丽的词句赞美欧泊,诗人及艺术家杜拜诗意的描述最为浪漫贴切:当自然点缀完花朵,给彩虹着上色,把小鸟的羽毛染好的时候,她把从调色板上扫下的颜色浇铸在欧泊里。东方人更敬重欧泊石,把它看做代表忠诚精神的神圣的宝石。
香奈儿欧泊石项链
约公元前100年,卡尔卡廷哥人的玉米开始向整个美洲传播;汉武帝派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国;恺撒在罗马称帝;也就是那个时候,一种原产于以前的匈牙利境内喀尔巴阡山脉的南部山区里,产量极微的全新宝石开始在欧洲国内上流传。
希腊人为这个新生事物单独创造了一个新的合成字:opallios,意为看得见的转换。当时拜占庭商人为隐藏产地源头,故意将它说成是来自东方世界的珍宝,并改名为opalus。这欲盖弥彰的假名恰恰成为今日英文opal一词的来源,这个被希腊人溺爱的新宝石,就是欧泊。
ENZO绿欧泊首饰
著名的宝石学家、商人西佛雷泽仔细阅读小说后在《宝石商旅程》中指出其中的误导:女主人公佩带的欧泊事实上是她在异国去世的祖母,欧泊的变色是为了提醒拥有它的主人预防中毒。即便在他之后又有不少学者为欧泊喊冤,那段时期欧泊的价值也远不比以前,整个欧洲的宝石市场因此萧条了十年。不只这样,一些钻石商人觉得欧泊会直接威胁到他们赖以存活的钻石买卖,就通过加强散布欧泊带来霉运的谣言来保护我们的买卖。因为大家对流言采取宁愿信其有的态度,欧泊的价格一降再降,愈加多的珠宝商舍弃用欧泊。18世纪末19世纪初,匈牙利人疯狂地大量开采欧泊,加上欧洲的瘟疫、饥荒和君主政体的纷纷垮台,一连串的打击让欧泊从与钻石争宠的地位被发配到远疆,徘徊在大家的视线边缘。欧泊,就如此成为一场文学娱乐的牺牲品。
欧泊为主石的戒指
欧泊的处境非常有电影感,俨然是1850年出版的美国小说《红字》(The ScarletLetter》里女主人公的化身:一个无邪漂亮的女子因流言诋毁,身上被烙上羞辱的符号,这个实为崇高道德化身的女子感化着周围,安静地等待着雪昭。
欧泊实在太美,注定不需要等太久。因为维多利亚女王不信邪说,送给5位公主每个人一枚倩丽的欧泊,而她5个女儿都幸福地生活着没出现任何灵异情况,迷信不攻自破。1925年玛莉皇后在韦伯利展览会上买了一颗澳洲黑欧泊;法国著名艺人沙拉伯哈特一直佩带成套的欧泊首饰;新艺术时期的珠宝大师Rene Lalique一改维多利亚时期的繁复图腾设计元素,开启了有机设计风格,酷爱用欧泊来装饰昆虫造型的珠宝,而欧泊变幻的色彩也和同样多变多姿的珐琅彩釉相得益彰,成为影响整个世界的新艺术风格。因为他们的影响,欧泊再度遭到世人喜爱,恢复了其应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