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是清明节的特点食物,清明节青团是如何做的?做法非常简单,背后的意义却不太简单哦。
清明节青团是如何做的:
青团一般是用艾蒿或鼠曲草的叶子制作,其实就是所熟悉的艾叶粑粑。取这类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即可。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须具备食品,正由于这样,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看上去格外要紧。
青团在各地有不一样的叫法。上海、宁波叫青团,苏州叫青团子,杭州叫青团子或清明团子,南京称清明团或春团,温州叫清明饼儿,金华叫清明果儿,台州人则叫青餣。
清明节吃青团有哪些含义:
青团,又叫青团子、清明果。清明节吃清明果来自于寒食节吃冷食。中国古时候,每逢寒食节,大家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不需要加热的食品。而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后来寒食节渐渐进步成为了清明节,寒食节吃的青色团子慢慢就被叫做清明果了。据史料记载清明果的可追溯年代是南朝的梁代。清明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青团,是清明最有特点的节令食品制作活动之一。
不过,目前青团可能作为扫墓祭祀的功能日渐淡化,而更多让人用当作一种小吃。原本受人喜爱的青团,无疾而终,不少地方都没在清明节吃青团的风俗了。